公益信託大騙局
揭開五大財團的公益信託捐款真相,數字讓你傻爆眼
╱調查報導你知道什麼是公益信託嗎?
你知道財團可以透過公益信託節稅嗎?
你知道財團總共節了多少稅、做了多少公益嗎?
事實上,全台灣沒人知道...
本獨家調查報導,耗時兩年時間
讓公益信託大騙局,首度曝光
五大財團透過公益信託節稅逾 200 億
信託法自 1996 年至 2020 年底 ,258 個公益信託獲准設立,其中,台塑、宏泰建設、宏達電等國內五大財團,總計成立十大公益信託,粗估避稅逾 200 億元。但,成立以來究竟花了多少錢做公益,始終是個謎…
耙梳上千頁近萬筆資料後,我們發現五財團十大公益信託的年均慈善支出比,竟然遠低於綜所稅最低稅率 5%。
國內 258 個公益信託總信託資產市值逾 1200 億元,由台塑集團、宏泰建設、宏達電、漢民以及奇美等五大財團所成立的十大公益信託至 2020 年底總市值 996.8 億元佔國內總公益信託資產逾 8 成。
五大財團十大公益信託總市值 996.8 億元相當於
- 可採購 1 億 242 萬劑的 BNT 疫苗
- 或可在台北市蓋 14,844 戶社會住宅
- 或可讓全台 117.1 萬小學生免費吃營養午餐 7.17 年
當初創造公益信託這個制度,是希望以稅賦優惠鼓勵有錢人將資產捐出成立公益信託,公益信託再將錢捐助給民間需要的單位。
而根據財政部的推估,他們所享有的稅賦優惠保守估計逾 200 億元,相當於政府一年照顧近 20 萬名長者的長照經費。
然而,五大財團十大公益信託從成立以來只捐 58.6 億元,而這些捐款的流向,在本調查報導公開之前,始終是個謎。
仔細追查發現,在 58.6 億慈善支出中,竟還有 48.92% ,約 28.7 億元是「左口袋捐給右口袋」,捐回給公益信託捐助者的自家財團法人基金會或公益團體。佔比之高,連監察院都側目,並於 2020 年介入調查,並於該年底發布調查報告,要求法務部修法補漏洞。
五大財團年均慈善支出比 竟然僅有 0.65%,低於它們原本該繳的富人稅 40%、遺產稅最高 20% 稅率,甚至遠遠低於綜合所得稅最低課徵稅率 5%(年所得淨額 54 萬以下國人繳交的稅率)。
若看各大財團平均每年捐款,五大財團中除了許文龍的奇美集團年均慈善支出比2.13%,雖比例不高但還有透過公益信託資助奇美博物館運作,符合設立目的。
其餘四個財團皆低於 1%,相比所取得的稅賦優惠,公益性顯然不足。
宏達電集團(台塑二房家族)中,歷年總共捐助 4.9 億元,但估計節稅約 52 億元,堪稱五大財團的黑心第一名,其中恩典公益信託僅有 0.02%。
國內五大財團成立的十大公益信託,僅是台塑王家就多達七個。第一代創辦人王永慶與王永在兩兄弟分別以父親王長庚與母親王詹樣之名,各自成立一個公益信託。
而王永慶二房家族成員(宏達電集團)總計成立五個公益信託,王家兩代成立七大公益信託,成為公益信託專用戶。
根據監察院 2020 年 12 月 15 日所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宏泰集團公益信託林堉璘基金總計(2015-2019年)享有租稅優惠竟接近 71 億,但成立 5 年來總慈善支出僅 8.5 億元,節省了龐大稅務,慈善支出卻少得可憐。
除此之外,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林堉璘基金在 2018 年還花了 80 億吃下了中嘉網路,以公益之名行投資之實,簡直扯爆!
五大財團的十大公益信託資產多來自於財團捐贈的股票,多數有配息,而這些配息受惠於公益信託的制度優惠,當然也不用繳稅。
然而,十大公益信託每年來自股息收入總額幾乎年年遠高於慈善支出。若以歷年累積數額來看,19 年間這些公益信託就約有 186.9 億元的現金與股票股利進帳。
然而,19 年間累計慈善支出卻僅有 58.6 億元。
公益信託宛如聚寶盆一樣資產越滾越多且享有免稅優惠,然而所有慈善支出卻未等比增加。
因法律漏洞,公益信託不需要每年做公益,幫有錢人省下大筆稅金,甚至可以用來買媒體,自然吸引有錢人爭相投入。
自 2002 年台塑集團設立了第一個財團公益信託王長庚基金以來,到 2020 年十大公益信託的總資產規模從 2.4 億元,變為 996.8 億元,成長超過 422 倍。
國內金融機構開班授課「財富傳承」蔚為風潮,教導企業富豪如何成立公益信託方式來鑽信託法疏漏,以公益之名行避稅投資之實來「富過三十代」,擴大國內貧富差距、社會亂象叢生。
透視五大財團的公益金庫
過去六年,姚惠珍記者與多家媒體合作多次揭發公益信託的亂象,監察院終於在去年針對國內五大財團所成立的十大公益信託進行兩次調查,並於 2020 年 7 月 29 日及 12 月 15 日相繼公布兩份調查報告,報告中直指財團所成立的公益信託有二大問題:
問題一:以公益之名,行集團控股之實。
十大公益信託中,信託資產逾 99% 為股票,公益信託竟成為財團控股中心,且公益信託資產享有免稅優惠。
問題二:以公益之名,行投資避稅之實。
監察院調查指出,財團成立公益信託意圖鑽營目前現行信託法規疏漏,以公益之名行投資避稅之實,享有稅賦減免優惠卻不做公益,要求主管機關應盡速修法以亡羊補牢。
連署公益信託修法
從 1996 年信託法施行以來,國內財團成立的公益信託做了多少慈善,始終是個謎。
為了促進公益信託盡速修法,本報導透過立委向台灣銀行、中國信託銀行等受託銀行,調閱十大公益信託成立以來所有財報,並逐筆建檔再透過數位化處理,終於解開五大財團成立的十大公益,歷年來做了多少公益的謎團,本報導發現,五大財團成立的十大公益信託,年均慈善支出比僅有 0.65 %,遠遠低於國人所得稅課徵稅率最低 5% 的稅率。
以下段落,本報導將完整解析五大財團成立十大公益信託成立始末,並評比現行法規的疏漏。
五財團公益信託 真假公益大評比
本報導將完整揭露第一手彙整的十大公益信託財報數據,以剖析五大財團成立公益信託始末,揭發財團享有逾 200 億元的稅負優惠卻大玩金錢遊戲的內幕,盼能透過戳破「財團公益信託大騙局」,以推動公益信託盡速修法。
賺最多台塑集團
公益信託王長庚基金、公益信託王詹樣基金
國內財團最早成立公益信託的是台塑集團兩位創辦人王永慶、王永在兄弟,兩人相繼於 2002 年及 2006 年分別成立「公益信託王長庚社會福利基金」(以下簡稱公益信託王長庚基金)與「公益信託王詹樣社會福利基金」(以下簡稱公益信託王詹樣基金)。
兩公益信託目前總資產高達 364 億元,為五大財團公益信託之首,自成立以來,兩公益信託現金股利合計高達 170.8 億元,但多年來慈善支出卻未等比增加,總慈善支出僅 39.2 億元。換句話說,成立至 2020 年底,兩公益信託還淨「賺」 131.6 億元,年均慈善支出比僅僅 0.96 %,相當於每 100 元只捐不到 1 元做公益,其中公益信託王長庚基金慈善捐助 85.92 %是給自家人的財團法人基金會,引發「左口袋捐給右口袋」爭議。
宛如聚寶盆 兩公益信託的股息進帳是慈善支出 4.36 倍
兩大公益信託「多進帳少公益」,現金股利進帳 170.8 億元是總慈善支出 39.2 億元的 4.36 倍,現金股利甚至再加碼台塑四寶股票,信託資產宛如聚寶盆般越滾越大,成為財團的控股中心。
一手好算盤 /1
拼命捐股票,緩緩做公益
2002 年,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捐出南亞、台化各三千張股票及現金 3000 萬餘成立公益信託王長庚基金,以緬懷其父親王長庚,登記信託資產逾 9 千萬元,以當年股價市值估價,2002 年公益信託資產為 2.4 億元。19 年來,公益信託資產市值暴增 81.57 倍 。
王永慶在 2008 年辭世前,分多次將近 15 萬張台塑、南亞、台化及台塑化等集團四家上市公司股票捐贈給公益信託王長庚基金,隨著近年股價水漲船高及十多年來現金股利入袋,公益信託王長庚基金僅現金股利就入帳 87.3 億元,19 年來慈善捐助卻未隨股利入帳而增加,累計僅投入 26.4 億元作慈善,年均慈善支出比僅僅 1.18%,遠低於全台所得稅最低課徵稅額 5% 的 門檻。
2008 年 10 月 15 日,王永慶於美國驟逝,王永慶名下股票資產市值近 500 億元,以當時遺產稅率最高為 50% 估算, 扣掉夫妻差額財產後,王永慶遺產繼承人總計繳納逾 119 億元遺產稅,創下台灣遺產稅史上空前絕後的納稅金。 然而,倘若王永慶生前未成立該公益信託,此公益信託的資產則歸為王永慶名下遺產,而國稅局將可對王永慶遺產繼承人再多課徵 17.5 億元的遺產稅。
親近王家的人指出,王永慶原本逐年將名下財產全部捐入公益信託王長庚基金,一來是可享有稅負優惠(因捐出的資產已屬公共財,因此不納入王永慶名下遺產,沒有遺產稅問題),其次將三寶股權鎖在公益信託鞏固經營權,避免子孫繼承股權後出售的情況發生;另一方面也希望公益信託可以因現金股利入帳而永續運作,不因為他的辭世而停擺。然而,王永慶辭世後,公益信託王長庚基金捐助對象卻有明顯變化。
王永慶生前,該公益信託捐助對象遍及全台弱勢團體,王永慶二房成員所成立的財團法人基金會或公益信託,從未出現在捐贈名單中;王永慶辭世後,公益信託王長庚基金款項開始流入王永慶二房三房自家人數個公益團體及財團法人基金會。
一手好算盤 /2
善款流入自家人團體,政府監督莫法度
王永慶生前真心做公益,捐款以非自家人團體為主
據本報導獨家追蹤發現,公益信託王長庚基金成立 19 年來,捐款可區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是公益信託成立後至 2008 年 ,這期間王永慶仍在世掌管公益信託運作,因此公益信託王長庚基金捐款以不特定公益團體為主,僅 33.52% 給自家人有關的團體,受贈對象為長庚技術學院,捐款總額為 3431.2 萬元,支應原住民學生教育生活經費。
王永慶辭世後,善款流向出現變化
第二時期是王永慶辭世(2008 年)後,捐款對象從非自家人慢慢轉向自家人,2009 年至 2013 年間,流向自家人總捐款逐年增加。
2009 年至 2020 年間,公益信託王長庚基金總捐款 25.4 億元,但捐款 88.04% 高達 22.3 億元都流入自家人公益團體。
近 6 年善款逾 93% 流入自家人團體
第三時期是2014 至 2020 年(近 6 年間),捐給王永慶二房及三房成員的自家人團體或基金會比例甚至高達 93.23%,捐給王永慶二房及三房成員的自家人團體或基金會比例甚至高達 93.23%,金額高達 21.5 億元。
事實上,在監察院 2019 年的調查報告中,曾揭露公益信託王長庚基金從 2015 到 2018 年間,捐給自家人的比例逾 96%。
集團主管曾透露,王永慶辭世後,二房於 2009 年開始加入公益信託王長庚基金的運作,與三房家族成員曾對公益信託捐助對象討論,考量到「大家想作的慈善方向不一樣」,最後決定就各自捐給各自的財團法人基金會去作公益,使得公益信託王長庚基金捐款流向自家人團體的比重逐年激增。本應屬公共財的公益信託,竟宛如王永慶遺產般任由二房與三房成員「共同分配」,主管機關衛福部與受託銀行台灣銀行的監管失靈,監督機制蕩然無存。
換句話說,公益信託王長庚基金捐給王永慶家族自家人團體的 22.7 億元,最終是否真的捐助給弱勢家庭,是否真的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主管機關十多年來不聞不問也不掛保證,全由接受贈與的王永慶二房三房成員關係緊密的財團法人基金會「自由心證」。
監察院也在調查報告中質疑,公益信託王長庚基金捐款給關係人比例過高之外,一筆公益支出轉手捐贈的操作,恐享有多次免稅效果,未盡合理,要求法務部與財政部盡速修法,避免公益信託捐助關聯公益團體淪為避稅管道。
公益信託王詹樣基金現金股利 83.5 億 年均慈善支出比僅 0.7%
台塑集團 2006 年 6 月 5 日世代輪替,兩位創辦人王永慶與王永在退居幕後,同時間,王永在也跟進大哥王永慶財產規劃,捐出南亞、台化與台塑化總計 9.55 萬張股票跟現金 1.25 億元成立公益信託,並以母親王詹樣之名成立公益信託王詹樣基金,登記信託資產為 46 億元。若以當年股價市值估算,2006 年總信託資產市值近 53.6 億元。
一手好算盤 /3
節稅節很大,無心作公益
多年來隨著股價及現金股利入帳,公益信託王詹樣基金資產水漲船高,但慈善支出未同步增加,「多進少出」信託資產宛如聚寶盆般越滾越大。從 2006 至 2020 年底,公益信託王詹樣基金資產達 171.4 億元,翻了 3.73 倍。
王詹樣基金成立 15 年,股票股利進帳高達 83.5 億元, 15 年總慈善捐款為 12.8 億元,約略是現金股利總額 1/7,年均慈善支出比只有 0.7% 。年均現金股利入帳約 5.6 億元,是年均慈善支出 8525.6 萬元的 6.53 倍。
王永在 2014 年 11 月 27 日辭世,其名下台塑三寶持股市值粗估高達 780 億元,扣掉夫妻差額財產後,以當時遺產稅率 10% 計算,王永在遺產繼承人繳納近 40 億元的遺產稅額,為國內史上第二高的遺產稅金,僅次於其兄王永慶。倘若王永在未成立公益信託王詹樣基金,以 2014 年該公益信託資產市值已高達 111.4 億元估算,國稅局約可再課徵 5.6 億元的遺產稅。
相較於公益信託王長庚基金「左口袋捐給右口袋」情況嚴重,公益信託王詹樣基金慈善捐助對象皆為不特定的弱勢或公益團體,成立 15 年來,僅 2007 年捐款給自家集團成立的長庚技術學院 1900 萬元作為原住民學生支出,其餘受贈對象皆為弱勢家庭、公益團體以及資助藝文體育活動經費,每年財報揭露受贈團體多達數十頁。
捐最少宏達電集團
公益信託主愛基金、 公益信託基督教中華信望愛基金、 公益信託恩典基金、 公益信託王楊嬌信望愛基金、 公益信託大眾教育基金
善舉「不動」如山
五大信託公益支出極小化,年均慈善支出比僅 0.17%
王永慶二房家族成員於 2009 年至 2011 年間分兩階段密集成立五大公益信託,到 2020 年,五大公益信託總信託資產高達 260.2 億元,其中又以三女王雪紅的宏達電集團布局最為積極。
成立以來,王雪紅布局的五大公益信託合計總慈善支出僅 4.9 億元,現金股利入帳 5.6 億元,不僅慈善支出比現金股利還少,年均慈善支出比更僅僅 0.17%,相當於每一萬元只捐 17 元,是五大財團所成立的公益信託中慈善支出比最低。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於 2008 年辭世,在台灣遺留下近 600 億元資產,引起家族成員間遺產紛爭,經過兩年協調,王永慶遺產於 2010 年底前完成分割。而王永慶二房成員於 2009 年、 2011 年兩階段成立五大公益信託,成立時間點是否與王永慶遺產繼承攸關?耐人尋味。
王永慶二房成員 3 年成立 5 個公益信託基金 99% 捐股票為哪樁?
王永慶二房三女宏達電集團創辦人王雪紅於 2009 年間,一口氣捐助集團內欣東、威智、弘茂、威連、利威、全德、坤昌及冠大等 8 家未上市櫃投資公司股權,成立「公益信託主愛社會福利基金」(以下簡稱公益信託主愛基金)、「公益信託基督教中華信望愛基金」與「公益信託恩典社會福利基金」(以下簡稱公益信託恩典基金),三大公益信託 2020 年合計總信託資產高達 232.3 億元,資產中逾 99% 皆為股票,現金水位極低,財政部官員保守估計,所享有稅負優惠已逾 46 億元。
2011 年,財團法人基督教中華信望愛基金會捐助現金 1 億元,以王永慶二房、王雪紅母親王楊嬌之名成立「公益信託王楊嬌信望愛基金」(以下簡稱公益信託王楊嬌基金)。而「公益信託大眾教育基金」也於同年成立,信託資產 8 億元。
王雪紅三大公益信託慈善支出比最低 每一萬元資產只捐 5 元做公益
成立 12 年 (2009-2020) 以來,王雪紅三大公益信託幾乎是「殭屍公益信託」,信託資產自 2013 年開始沒有明顯變動,更有長達 10 年沒有現金股利入帳,王雪紅三大公益信託 12 年來僅投入 1.24 億元作公益,且其中 5250 萬元還是捐給自家人團體,佔比高達 42.2% 。換句話說,假設三大公益信託的資產合計有 1 萬元,平均每年只投入 5 元做公益,其中又有 2.1 元是捐給自家人團體。
善舉「不動」如山 /1
公益信託恩典社福基金
王雪紅三大公益信託中,公益信託恩典社福基金信託資產逾 108.4 億元,資產最多但慈善捐助卻最少, 12 年僅投入 2235 萬作慈善,平均年均慈善支出比僅 0.02%,等於 1 萬元的資產中平均每年只花 2 塊作公益。
善舉「不動」如山 /2
公益信託主愛社福基金
公益信託主愛社福基金也一樣是「慈善支出極小化」,成立的前 6 年(2009 年至 2014 年),竟有 4 年未作公益,之後 2 年總慈善支出竟僅僅 80 萬元,遠低於 6 年交給銀行管理費 300 萬元,這 80 萬元捐款中,還有 50 萬還是捐給自家的財團法人威盛信望愛慈善基金會。
主愛社福基金成立 12 年來年均慈善支出比僅 0.03%,總計僅捐助 2136.5 億元,其中 1250 萬元又捐給王雪紅關係緊密的士林靈糧堂以及財團法人威盛信望愛慈善基金會。
善舉「不動」如山 /3
公益信託中華信望愛基金
公益信託中華信望愛基金 12 年總計慈善支出 8068.5 萬元,年均慈善支出比僅 0.11%,卻已是王雪紅三公益信託中慈善支出相對較高,但其中有 3650 萬元同樣是捐回給士林靈糧堂以及財團法人威盛信望愛基金會。
公益信託淪為私人財庫?
王雪紅三大公益信託慈善支出比,是各財團成立的十大公益信託中最低,就連監察院也在 2020 年出版的調查報告中,質疑三大公益信託的成立「恐另有其他目的或考量」。
監察院報告中指出,三大公益支出比奇低,卻成立資產龐大的公益信託,「信託資產又以未上市(櫃)公司股票為多,恐另有其他目的或考量」,質疑三大公益信託的主管機關衛福部未善盡職責把關。然而衛福部則表示,目前信託法並未規定公益信託每年的慈善支出比。對於法規疏漏,監察院要求法務部等主管機關盡速修信託法,以防堵疏漏。
相較於「公益支出極小化」,王雪紅三大公益信託放任旗下投資公司「追求利益極大化」,一年內斥資 90 億元入主 TVBS,「假公益真投資」來掌控輿論權,令人嘆為觀止,將在「公益信託四大弊端篇」詳述。
公益信託王楊嬌基金信託資產 應與王永慶遺產攸關
2010 年年底,王永慶 12 名遺產繼承人終達成共識,王永慶名下數十萬張台塑、南亞與台化三家公司股票以及土地資產總市值近 600 億元的遺產進行分割。先由大房王月蘭以元配身分提出「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取得王永慶一半遺產(主要是台塑三寶股票),市值約 297.8 億元後,再將其中一半的台塑三寶股票張數以贈與方式,平均分配給王永慶二房王楊嬌與王永慶三房李寶珠。
據親近王家的人指出,或許是考量自身年事已高,王楊嬌與李寶珠兩人要求將繼承來的三寶股票,直接過戶給兩人的子女或是孫子女總計近四十名王家子嗣。因此,2011 年,財團法人基督教中華信望愛基金會捐助現金 1 億元,成立「公益信託王楊嬌基金」。
接著,2012 年公益信託王楊嬌基金獲贈台塑、南亞與台化總計 1.8 萬張股票,市值逾 12.6 億元,公益信託資產膨脹至 13.8 億元。由於王永慶遺產才完成分割,從時間的巧合性推估,公益信託王楊嬌基金所擁有的台塑三寶股票資產,應源自於王永慶的遺產。公益信託王楊嬌基金從 2011 年成立以來,光是台塑三寶現金股利入袋總計就高達 4.2 億元,遠高於多年來的慈善總支出 9200 萬元;年均慈善支出比則為 0.57% ,雖高於王雪紅其他三大公益信託的慈善支出比,但慈善支出卻僅是現金股利的 1/5,顯見公益支出未隨資產同步增加,公益信託資產越滾越大。
在監察院調查報告中,公益信託王楊嬌信望愛基金的主管機關內政部認為,該公益信託成立迄今似有「信託為主、公益為輔」的情事,但尚難審認信託財產無法或難以達成公益目的,因此沒有撤銷、廢止該公益信託。但也因為主管機關的消極態度,公益信託已淪為財團進行控股及避稅手法。
左口袋捐右口袋 公益信託大眾教育基金獲贈 2.2 億元
由王永慶二房次女王雪齡所成立的「公益信託大眾教育基金」於 2011 年成立,信託資產市值為 8 億元,成立 10 年以來總計慈善支出為 2.7 億元,主要捐款給不特定基督教團體、原住民團體作為弱勢學童獎學金或課後輔導費用,年均慈善支出比為 3.79% ,已為國內五大財團所成立的十大公益信託中,慈善支出比最高,但仍遠低於國人所得稅最低稅負額 5% 的門檻。
特別的是,公益信託大眾教育基金從 2012 年開始,每年都接受王長庚基金捐款,至 2020 年底,受贈金額為 2.2 億元 ,相當於王長庚基金每捐 10 元,就有 1 元是捐給自家的公益信託大眾教育基金, 顯見王長庚基金「左口袋捐給右口袋」關係人捐款情況頻繁。而監察院調查報告中也質疑,財團的公益信託再捐款給自家集團的財團法人基金會,恐造成一筆公益支出享有多次免稅效果。
最會買宏泰集團
公益信託林堉璘宏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
台灣傳奇地王、宏泰建設創辦人林堉璘2015 年捐出集團四家未上市櫃投資公司股票,成立「公益信託林堉璘宏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以下簡稱公益信託林堉璘基金),登記信託資產為 295.8 億元,是國內資產規模最大的公益信託。
信託資產第一大曾被媒體譽為「公益王」,然而,公益信託林堉璘基金成立 6 年來慈善支出比僅僅 0.59%,慈善公益做不多但節稅效益驚人。根據監察院調查報告指出,該公益信託自 2015 年至 2019 年底,依所得稅法、遺贈稅法享有的租稅優惠高達近 71 億,成立以來卻僅投 8.53 億元作慈善。
而我們進一步總計至 2020 年,該公益信託總慈善支出為 10.6 億元,其中有 43.26% 約 4.57 億元,回捐自家成立的財團法人。
公益王變避稅王
以公益之名避稅 71 億 豪擲 80 億入主中嘉
宏泰建設蓋的豪宅帝寶於 2005 年竣工,打破國內豪宅售價新紀錄,帝寶更成為豪宅的代名詞。宏泰集團事業版圖更從房地產業拓展到證券業、保險業等領域,創辦人林堉璘身價破千億元。2018 年,台灣富比世推估林堉璘資產市值逾 1700 億元,名列全台第三大富豪,林堉璘更因擁有信義區近萬坪土地,被譽為台灣傳奇地王。
2015 年,宏泰集團創辦人林堉璘成立公益信託林堉璘基金,信託資產高達 295.8 億元,為國內信託資產規模最大的公益信託,並欽點其接班人三子林鴻南出任公益信託林堉璘基金諮詢委員會執行長。2017 年,媒體多次報導,林堉璘交付的信託資產包括信義計畫區松壽路上的 A14(ATT 4 FUN)、A16、A17(威秀影城)、A19(NEO 19)等逾萬坪土地,市價逾千億元,強調其做公益的決心,並封上「公益王」的美名。
2018 年,公益信託林堉璘基金應主管機關要求,才終於首度揭露信託明細,不僅戳破「豪捐信義區千億市值萬坪土地」多年神話,更讓「公益信託林堉璘基金」的多層次控股架構曝光。
公益善款變投資銀彈 /1
拼命捐股票,緩緩做公益
根據信託財產明細顯示,公益信託林堉璘基金的信託資產不僅連一筆土地都沒有,就連現金也僅 5.5 億元(截至 2020 年底),逾 99% 資產都是宏泰集團旗下泰賀、泰發、朝隆與泰翔等四家未上市櫃投資公司股票,持股比 100%。
本應是「幫助全省有志學子、推廣教育」的公益信託林堉璘公益基金,不僅成了此四家投資公司的實質擁有者,坐擁逾 301.7 億元資產,更透過二至三層的投資架構,間接掌控宏泰集團三上市公司宏盛建設、宏泰人壽以及群益證券股權,儼然成為集團的「控股中心」。
公益善款變投資銀彈 /2
以公益之名避稅 71 億元
2018 年 6 月,宏泰建設創辦人林堉璘辭世,同年公益信託林堉璘基金資產市值高達 302.6 億元,林堉璘生前成立公益信託的資產因已屬「公共財」,不納入遺產總額,依所得稅與遺贈稅法所享有的租稅優惠金額竟高達 71 億元。然而,從成立至 2020 年底的 6 年間,公益信託林堉璘基金的慈善總支出僅 10.6 億元。
公益善款變投資銀彈 /3
公益資產爽爽花,豪擲 80 億元併中嘉
公益信託林堉璘基金的另一個爭議是「以公益之名,行投資之實」。公益信託林堉璘基金於 2018 年間任由旗下投資公司朝隆與泰賀公司透過轉投資公司,豪擲 80 億元吃下國內前三大有線系統業者中嘉網路 49.76% 股權,搖身一變成為中嘉網路幕後最大股東,掌控定頻權,等於握有電視台的生殺大權,也就是得以掌控輿論,引發「少公益真投資」質疑。監察院還為此立案調查,並於 2020 年 12 月 15 日公布「公益信託林堉璘宏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之控股公司參與中嘉案」調查報告。
事實上,公益信託林堉璘基金入主中嘉的模式,與 2015 年王雪紅三大公益信託透過多層次控股吃下 TVBS 經營權如出一轍。儘管兩公益信託買電視台、併購系統台的投資,顯然與公益目的毫無關係,但因為現行信託法並未明文限制公益信託的投資行為,且法務部、各公益信託主管機關擺爛不作為,最終讓財團食髓知味、予取予求,兩投資案都順利過關。財團屢屢以公益之名行投資之實,假公益真投資的亂象不斷上演,更多細節將在「公益信託四大弊端篇」詳述。
四十億元贖罪券換過關 NCC 有條件核准中嘉併購案
即使引發外界「少公益真投資」的抨擊聲浪,NCC 最終於 2018 年 12 月 5 日以附帶決議,通過公益信託林堉璘基金入主中嘉案,其條件就是必須提高慈善支出比。NCC要求,林堉璘基金 10 年慈善支出須投入 40 億元,前 5 年不得低於 15 億元,後 5 年不得低於 25 億元,而林堉璘基金立即允諾與台灣大學簽訂「堉璘獎學金」,前 5 年提撥 4.5 億元作為台大生媒體識讀專案費用及海外留學經費。
而在林堉璘基金過往的慈善支出中,最大一筆是捐給榮總重粒子治癌中心 3 億元,其次則是捐給自家集團成立的財團法人林堉璘宏泰教育基金會,6 年內僅捐贈 4.5 億元,其中一部分經費作為辦理台灣奉獻獎的經費,另一部分則是捐給台灣大學作為海外留學及碩博士研究計畫。
此外,公益信託林堉璘基金總計捐 1 億 4950 萬元採購 252 台 LUCAS 2心肺自動復甦機給全台各縣市消防局,宣導消防安全。
省很大漢民集團
公益信託葉慈社會福利基金
從 2017 年至 2020 年底,葉慈基金總慈善支出僅 9178.2 萬元,現金股利入袋 8500 萬元,年均慈善支出比僅僅 0.38%,在五大財團中,慈善支出倒數第二低,遠低於國人所得稅繳納最低 5% 稅額。
相較於慈善支出極小化,漢民集團因證所稅大戶條款取消以及公益信託葉慈基金的設立,享有的稅賦優惠極為可觀。
由於漢民集團 2016 年才以千億出售旗下的漢微科給荷蘭商 ASML,漢民集團創辦人黃民奇及相關投資公司潛在處分利益逾百億元,隔年隨即成立公益信託葉慈基金,時機上的巧合,也讓「成立公益信託是為了節稅」的質疑聲浪不斷。
取消「大戶條款」與設立公益信託,國庫大失血
2016 年半導體設備商漢微科股價站上 1300 元榮登台股「股后」,也獲得荷蘭商 ASML 青睞,6 月宣布以每股 1410 元、總價千億收購,漢微科前十大股東成為最大贏家。漢民集團創辦人黃民奇是漢微科第一大股東持股 7.89%,而善存投資、漢信投資、宏德投資、勝璽投資與漢信公司等集團五大投資公司持有漢微科股權皆在 2% 至 5% 間。
若以收購案中每股 1410 元估算,黃民奇與其家族持股市值近 49 億元,五大投資公司持股市值逾 205 億元,總計潛在處分利益逾百億元,原本以為會為國庫貢獻數十億元稅收,沒想到卻因為「證券交易所得稅法取消大戶條款」讓國庫大失血。2017 年,漢民旗下的漢信公司董事長別鳳華與宏德投資董事阮平中等人又成立公益信託,半年內,資產迅速膨脹至 61.1 億元,此舉引起當時立委王榮璋關注。
避稅極大化 /1
大戶條款取消 漢民創辦人黃民奇獲利數十億免繳 15% 證所稅
漢微科 2016 年風光千億出嫁 ASML 的新聞曝光後,當時網路媒體「風傳媒」就曾從證券交易所得稅角度,質疑此併購案背後是「國庫失血沒人知」。根據風傳媒報導,漢微科從 2011 年興櫃掛牌以來,市值從 7 億增值到 1000 億元,千億交易案拍板,漢微科前十大股東成為最大贏家,而其中,漢微科最大個人股東黃民奇,更因受惠於 2015 年稅法修正,獲利數十億元卻完全免繳證所稅。
原來,前一年所得稅法修正,取消「交易 10 億元以上,須課徵 15% 證券交易所得稅(俗稱大戶條款)」的規定,使得漢微科個人大股東黃民奇雖千億收購案而潛在獲利數十億元,但因證所稅刪除「大戶條款」而成為第一個受惠者,免繳證所稅。而營利事業證券交易所得仍規定,需繳 12% 證所稅,但持股 3 年以上,則可減半課稅,換句話說,名列漢微科前十大股東的漢民投資、善存投資、漢信投資等五大投資公司,仍須繳納稅率 6% 的證券交易所得稅。
避稅極大化 /2
國庫大失血 卻僅換來公益信託葉慈基金 9178.2 萬做公益
2017年,漢民旗下的漢信公司董事長別鳳華與宏德投資董事阮平中等人,先以現金 5000 萬元先成立公益信託葉慈基金,衛福部於同年 6 月 14 日核准,沒想到半年內,該公益信託獲贈五大投資公司股票,資產迅速膨脹至 61.1 億元。
保守估計國庫大失血逾 12 億元,換來的卻是公益信託葉慈基金成立 4 年來僅做慈善 9178.2 萬元,其中還有 3740 萬元是捐給自家人團體。前立委王榮璋多次為此在立法院質疑法務部盡速修法,避免類似有「少公益真避稅」亂象不斷重演。
王榮璋循線追查後發現,信託資產的五家投資公司正是漢微科持股大股東,其中,宏德投資與漢民科技的大股東都是黃民奇二等親黃美雲,顯見葉慈基金雖然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黃民奇的名字,但葉慈基金與漢民集團跟創辦人黃民奇關係緊密
王榮璋多次在立法院質疑,ASML 千億收購漢微科交易案中,黃民奇等大股東已因證所稅法「大戶條款」遭刪除免繳納證所稅,若又因交付五大投資公司股票成立公益信託而享有綜所稅、營所稅等稅負優惠,那到底「這起漢微科千億出嫁、大股東百億獲利」的交易案,誰繳了稅?要求國稅局應該查清楚,也質疑葉慈基金的設立是「以公益之名達避稅之實」。
對此,漢民集團表示,漢微科出售案所衍生出的稅款逾40億元,已全數繳納,並強調,個人與公司皆未抵稅,且捐贈股票為未上市股票,不得列舉抵稅。
然而,一名不願具名會計師則指出,捐未上市股票成立公益信託,一樣可以列舉,若當初是由個人股東捐出五家投資公司股票設立公益信託,那捐贈者可在全年所得 20% 限度內,節稅利益最高可達當時綜所稅率最高 45%,「如果捐贈者是營利事業公司,該公司可在全年所得 10% 限度內列費用,節稅利益 20%。」對於最關鍵的問題「究竟是個人或是公司捐約當60 億元的投資公司股票給公益信託葉慈基金」,漢民集團未明確回答。 由於目前僅得知別鳳華與阮平中以 5 千萬元現金成立公益信託葉慈基金,但無法得知後來是由誰捐五大投資公司股票進來,因此無法確定享有多少稅負優惠,但保守估計應可節稅 12 億元。
最實在奇美集團
公益信託羅銓基金
行善一念間
善用股息推動教育、文化發展,回饋社會
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 2005 年成立羅銓教育公益信託,當年的資本額是 8.5 億元,至 2020 年增至 9.7 億元成立以來總慈善支出為 3 億元,雖然慈善捐款金額仍低於 16 年來現金股利入帳 4.1 億元,但年均慈善支出比達 2.13%,已是國內五大財團中,慈善支出比例最高的,但年均慈善支出比,仍遠低於國內所得稅最低稅額 5% 門檻。羅銓教育公益信託多年來捐款對象與公益信託宗旨相符,沒有「假公益真投資」劣行、沒有「多進少出將公益信託變成聚寶盆」、也沒有「左口袋捐給右口袋」等弊端,堪稱是國內五大財團中最實際投入公益信託的企業。
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熱愛藝術,多年來於世界各地收藏藝術品,並斥資 18.5 億元打造佔地 9.5 公頃的奇美博物館,完工後將博物館捐贈給台南市政府。為了讓奇美博物館能永續經營,許文龍於 2005 年間,捐出奇美實業 1.97 萬張奇美股票與 679 張佳美貿易股票,以母親羅銓女士為名,成立羅銓教育基金。
以母之名作公益
捐贈奇美博物館 公益信託支撐永續經營
羅銓教育公益信託的成立宗旨明訂,每年提供一定金額作為支付台南縣內博物館、美術館等教育機構,維持營運經費或贊助其舉辦的教育展覽或學術活動或相關出版品,並長期認養夙有聲譽的私立博物館或美術館。
每年奇美實業都會派發現金股利給羅銓教育公益信託,該公益信託再將現金捐給奇美博物館作為年度營運經費,透過羅銓教育公益信託的捐款,奇美博物館得以永續經營。
而奇美博物館中最重要的收藏正是許文龍最愛的小提琴,據今周刊報導,截至 2015 年,奇美博物館中總計有 1362 把小提琴,出自 1112 位製琴藝術家之手,橫跨 500 年歷史,為全世界最大小提琴典藏機構,為各國音樂愛好者的聖殿。一把動輒要價數千萬甚至數億元的古名琴,許文龍沒有鎖死在收藏室中,而是免費出借給台灣小提琴新秀,讓國內小提琴家可以在國際比賽中脫穎而出,最終也成就了「台灣之光」知名小提琴家曾宇謙。
一個好的公益信託,不僅可以協助需要幫助的人,更重要的是,可以實踐當初自己成立公益信託的宗旨,一圓「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美夢。遺憾的是,國內五大財團所成立的十大公益信託中,僅剩下羅銓教育公益信託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朝著初衷前進。